让经典成为童年的歌谣
“理学圣地”湘籍名师陈琴经典素读第八期读书会塞北启幕
一一长沙学子易泓璋开营式上传“真经”,陈琴素读经典湖南读书会可望建立
开营盛典:多元展演诠释经典新生
7月26日晚,包头市第十四中学礼堂书声琅琅,湘籍名师陈琴“典耀中华·陈琴经典素读第八期读书会”在阴山云影下盛大启幕。来自粤港澳大湾区、湖湘地区及内蒙古本地的800余名师生齐聚敕勒川,以歌诀乐读、边塞诗吟、太极武术等创新形式,开启为期7日的经典浸润之旅。
展开剩余81%包头稀土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朱贵存在欢迎词中强调,高新区持续推动“阅读能力提升工程”,以陈琴素读课程为核心,构建“诗书乐园”。
华东交通大学附属学校邓锦芸老师作了《遇见素读经典,遇见更美好的自己》的发言,讲述了自己“生命中最珍贵的遇见”:遇见陈琴老师,遇见她的素读经典和歌诀乐读,由此遇见了脱胎换骨的自己。
开营式三大文化融合亮点:
1. 南北共诵:
- 广东学子麦嘉宸、麦嘉麟以舞蹈《素履以往》演绎《周易》哲思,内蒙古学生樊笑岩等朗诵原创《鹿鸣塞上·瓜香迎宾》,将《诗经》雅韵融入草原长调;
- 包头学生郝沁然、刘枍繁以歌诀乐读法铿锵背诵《大学》,展示“重音顿挫、虚词拖腔”的素读精髓,给人无比的身心愉悦感。
2. 跨境对话:
- 香港汉基学校文治铖、诺德安达学校蒲鼎铭与长沙麓山外国语学校易泓璋共倡“经典无界”。
易泓璋用《以经化人》的发言,讲述了自己生命觉醒的切身体会。
3. 古今交响:
- 深圳学生尹一伊演唱主题曲《耀》,将《易经》“天行健”精神转化为现代音符;
- 吴东霖等学子吟诵《文王》时以风声器模拟戍边悲怆,复现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塞北意境。
“百年来素读经典课程第一人”陈琴:“理学圣地”的湘籍名师
被媒体誉为“百年来素读经典课程第一人”的陈琴,祖籍为湖南道县,她在“理学圣地”的家乡出生与成长。陈琴幼承庭训,家学渊源,接触到中国古代传统读书法,于三十年前开始探索并实践经典素读教育,带领学生“吟诵破万卷,素心养浩然”,铸就“背诵十万字、读破百部书、能写千万言”之传奇。
陈琴为我国语文特级教师,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,“素读经典”课程创始人,被媒体誉为“百年来素读经典课程第一人”,中国明远未来教育家研究院副院长及名师工作室领航导师,全国多所学校“素读经典”课程设计导师,出版《经典即人生——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》《汉字里的故事》《中华经典素读范本》《离骚·导读》《老子·诵读本》等系列丛书,曾两次受央视邀约录制吟诵节目。
陈琴在开营仪式上寄语:以经典铸就文化筋骨
陈琴老师在开营致辞中希望:
让经典成为童年的歌谣,让智慧化作心灵的舞蹈。发现自己的天命,自觉担当自己此生的使命。愿八期学子倚阴山穹庐,驾经典之舟,成就文化自信的筋骨!”
经典乐读:陈琴素读经典及歌诀乐读湖南读书会可望建立
我国快乐教育开拓者、经典乐读倡导者刘汉洪应邀出席本次读书会。他深有感触地说,湖南作为文化大省,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,陈琴老师的地域联结为读书会扎根湖湘大地提供了天然优势。
还在本次读书会报到时,来自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二年级的刘晋妤同学,就为现场的老师即兴歌诀乐读背诵了《蜀道难》《岳阳楼记》《诫子书》,引得老师们交口称赞。
刘汉洪认为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,经典阅读是传承文化基因、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,国家领导人深刻指出,教育要坚守育人初心,培养具有中国心、中国情、中国味的时代新人。陈琴素读经典及歌诀乐读作为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创新实践,以其独特的“素读”“歌诀乐读”方法,让经典学习变得生动有趣。他期待,在此基础上,成立陈琴素读经典及歌诀乐读湖南读书会。这必将通过整合优质资源,以快乐之法传承经典,让湖湘少年在经典浸润中涵养品格、增长智慧,培养自立自强、求美求真、向善向上的精神风貌,为建设教育强国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湖南力量。
(通讯员:赵玲)
发布于:湖南省创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